浅谈经贸新词的翻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经济发展成为其首要任务,宣传及表现改革开放成果的报刊、杂志、书籍、官方讲话等媒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贸新词语和新表达。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加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与外商建立和保持良好的经济贸易关系,如何在更加激烈的经济贸易环境中扩大国产品牌的市场、使引进的技术和信息为我所用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对外交流的途径来解决。因此,翻译工作者也面临着一个同样意义重大的任务:如何准确有效地将中国的经贸新词翻译成国际上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英语。
笔者在阅读对外宣传性文章时曾多次注意到,有些文章中的英译文没有将原文的主要意义传递出来,使得宣传力度及效果大打折扣,其原因主要是,这些译文的作者或者没有认识到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在词汇、语法、语义、修辞等语言及文化或政治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或者根本没有能够弥补这类差异。因此,在对外宣传以及招商引资过程中,翻译者在此方面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多数的“新词语”都会带有某些特定时期的社会特征。应用社会语言学理论可以揭示“新词语”出现的社会背景,为解释其语言特色并创造优秀的翻译作品提供完备的背景知识。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曾经说过“预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即语言是社会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解读人类各种交往形式需要传递信息的工具。因此,社会语言学理论可以用来分析新词及短语所具有的社会因素,即新词语的产生、社会背景、其揭示社会现象的功能及社会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等等。
另外,由于翻译工作涉及到语言的运用,因此,对翻译的研究必须依靠语言分析来完成。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总会有意无意地运用翻译理论。然而,一些词典、论文或文章往往侧重于收集或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经贸新词语,对此类语言的汉译英方法的分析涉及很少,因而对今后的翻译工作没有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潍坊翻译公司:http://www.weifangfanyi.cn